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

社區訪談-關於公園

沒有公園就沒有樹,但沒樹不一定沒有公園,但是「沒有公園就一定沒有遊民」這深深的存於居民的心中。

其實沒有公園就一定沒有街友嗎?我覺得很難,不見得,不過,街友的問題的確存在於老松公園之中




寄件者 作業四







一、議題介紹:
先來一基地圖,你可以看到公園在其中,但周邊派出所,警察局可是不缺,就可以了解遊民問題多麼的困擾這個社區了。老松社區目前遇到最大的問題是街友在社區中造成社區困擾,而街友又常常聚在老松公園,社區成員為此傷腦筋,公園的功能消失不說,反而成為治安的死角。治安成為老松公園存廢的核心問題,下面依序討論:
(一)對社區成員而言:因為街友的流動使得社區中常有不明的成員出沒,造成社區成員感到不安。
(二)店家:目前社區中商家除了7-11超商外,多是小規模的店家自營,其中又以餐飲店最多,因為學校就在對面,所以早餐店的數量又比其它的餐飲店多。街友有時為了解決飲食問題,店家常會抱怨街友偷竊販售的食物。在店家之中
(三)宗教場所:著名的龍山寺便在附近,步行約10分鐘,龍山寺前面的廣場及地下商場遊民更多,有些也會跑到老松公園來。
(四)聲色場所:沿著桂林路直行,便會來到大名鼎鼎的華西街,這過去著名的風化街經過打擊色情行業後,雖然看似消失,但卻潛入社區之中。社區的夜晚過了十點後,常有流鶯在康定路上徘徊,而在這短短方員5公里之內,便有四家派出所可以看出端倪。

老樹的生存空間如何卻不是居民最關切的事,在實地訪察的過程中可以看到老樹過的挺不好的,對整個公園的使用者來說,老樹並不是他們愛惜的對象,常常可以看到煙蒂、垃圾、嘔吐物、排洩物散在泥土上,整體來說和鄉間的樹有很不一樣的景致。而對面就是國小的情況下,整個公園的使用者竟然全是老人與外傭,也令人感到奇特。


二、訪談動機與目的
最主要是了解社區成員對公園的觀感與使用情況,並且調查他們在公園所進行的活動,以及公園使用者對於公園裡的樹的概念與看法。在訪問時一定會問到的問題是常不常去公園、對常去公園的人,訪問他們在公園裡作什麼;慢慢引導到關於公園的樹的話題上,像是小孩子跟樹親近等話題。最後一定會論及整個公園最大的問題:遊民問題。再從遊民討論到治安及公園存廢的討論上。

三、老樹社區訪談

A:現任富民里里長,本為早餐店老板,八年前競選成為里長,住在社區約30年以上。公園問題即是治安問題,治安問題即是遊民問題。」

  • (問:里長你常去公園嗎?)
    我常去啊我每天都會去巡一下。公園對社區很重要沒有錯,雖然我們不太可能有大安森林公園那樣的公園,但我們的樹都土生土長絕對不是別處移來的啦!,但是公園最近成為治安問題,很嚴重,因為遊民很多,有時候他們有爭食或是打架的情況發生,他們也會帶一些流浪狗啊什麼的,吃東西亂丟,也造成環境髒亂。雖然公園裡有廁所,而廁所本來是方便遊客,現在是方便遊民啦!如果沒有那個廁所環境會好很多,遊民也會少很多!

  • (問:里長你覺得公園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現在公園最大的問題就是治安啦!治安跟遊民有關,你知道很多人都睡在公園嗎(筆者:我知道,我下課經過有看到)!啊我們這邊又有流鶯,他們有時男歡女愛起來,弄得社區都快成風化區了!尤其公園又沒人管,所以他們有時也在這裡約會,這很麻煩,鬧的公園傍晚後沒人敢進去,公園有不如無!而且它也帶周邊困擾,比如旁邊的圖書館(萬華分館),就一堆遊民去那裡睡覺吹冷氣,圖書館跟我說,我能怎辦呢?(問:有沒有想什麼解決方案)很難啦!你又不能叫這些人不來對不對,而且我們這個區很複雜,弄得我要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 (問:有沒有人希望把公園弄掉?)
    有啊怎麼沒有,很多人想把它弄掉,最近我們附近的建案一直蓋,也有人來問這個公園有沒有辦法…,可是你知道這個很麻煩,不好講太多啦!
B:福洲電器行老板娘(不願具名):福洲電器行老板娘(不願具名),大陸配偶,育有二女,分別是高一與小五,嫁來台灣15年,夫家從事二手電視、冰箱等家電買賣。商店緊臨老松公園。
「雖然公園問題多多,不過沒有公園我們也不知道要去哪生存。」
  • (問:你常到公園嗎?)
不常,而且我也不准女兒去!公園那麼亂!
  • (問:那你覺得不去公園的問題是什麼? 你覺得公園出沒的人如何?)
當然很糟啊,我女兒小的時侯去那裡玩我都不准,偷去就打手心痛揍一頓,你自己不也一樣,你小時侯敢去嗎?
  • (問:公園裡樹很多?)
是啊樹多死角多,而且她們是女孩子要被怎樣的話怎麼辦!
  • (問:那公園對你們的重要性如何?)
公園對我們很重要!要是拆了、沒有它我們也不知道要去哪開店,現在店租這麼貴!我嫁來台灣十五年,這裡雖然店很小又看起來像違建,可是至少我們可以在這裡存活。

  • (問:生意好嗎?)
有時候我們會把修好的電視放在門口,結果他們就成群結隊的來看八點檔什麼的,看起來比較有人氣啦,他們也不敢對我怎樣,加上我先生在,所以這樣相安無事最好!
C:公園老人(照片中白色衣服)住在附近的老人,年紀約60-65,坐在公園椅上,退休。
「公園老樹約4x年了!治安很有問題!我常跟我老朋友(賣不知名的仙藥)在公園裡聊天」
  • (問:你常來公園嗎?)
公園的老樹約3、4十年了,我以前年輕時就在這裡生活,這個公園很久了,我常常來,幾乎天天來。(問:下雨天也來?)下雨天不來啦!
  • (問:你覺的公園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遊民太多了,你看這些人把環境弄的很糟,我來都覺得不舒服何況是你這種年紀的女生。
  • (問:那你最常在公園裡作什麼?)
我就休息啊,年紀大了什麼也不能作,有時跟我的老朋友,他在賣藥,我們就在這裡聊聊再回家!





寄件者 作業四



D:退休阿嬤
「常來公園散步,因為很近。公園很好啊!」

  • (問:你常來公園嗎?)公園很好啊,我常常來這裡看一看,有樹,我小時候就住在這裡,現在也住在這一帶。
  • (問:那你最常在公園裡作什麼?)就坐著看一看,有樹很涼很不錯!年紀大了哪也去不了,不然會想去更遠的地方啦!
  • (問:下雨天也來?) 下雨天不啊,我要輪椅不方便。
  • (問:很多遊民?)啊我都幾歲了遊民不會對我怎樣啦,出來不要帶太多錢,穿不要太漂亮,應該可以啦!



寄件者 作業四


E:葉先生,老松國小警衛,任職約15年
「老松園小學生最好不要到公園玩耍」
  • (問:你常來公園嗎?)不常,我要顧校園沒辦法,而且我在這邊常常可以看到公園的情況,那裡很亂我不常去。
  • (問:你覺得公園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你看,遊民一堆,你自己敢去嗎?我們這一區的小孩雖然現在很多是外籍配偶生的,他們很忙也會看住小孩,跟你們那時的爸媽差不多啦!而且我們有時也會宣導小朋友,不要去公園玩?
  • (問:校方宣導?)對啊,我跟你說,以前就有孩子在那裡出事,後來校方就很小心,也會跟家長說。(問:出什麼事?)還不就孩子在公園玩太晚又不知玩到哪去,家長急死了。現在孩子要玩,讓他們在校園內或是後面整理好的鄉土教育中心,好一點,至少有人看著。
  • (問:樹很多,現在小孩子怎麼親近樹?)你覺得呢?你小時侯你爸媽有沒有叫你不要爬樹(我小時鄉下庭院就有樹,楊桃樹,不爬我怎麼摘?還有玉蘭花也長在樹上,龍眼也在樹上,當然爬啊)啊你這特例啦,現在哪有小孩在爬樹的,我們都宣導不要攀折花木,這其中有問題啦,遊樂器具我們有設計過,小孩爬不會晃,現在那個樹他爬上去要弄不好掉下來摔到什麼,學校哪賠的起?
  • (問:不是可以作鞦韆?)你想想小孩子的野蠻程度那如果樹斷掉他們摔下來我們學校要不要負連帶責任?而且對面那麼亂,真的要少叫孩子去啦!
四、思考問題

1. 整理並討論訪談紀錄,針對你們所提出的問題,居民們的回答是什麼?

(1)常不常去公園:在公園裡的人多回答常去,而在公園外的人多回答不常去甚至不去,而且也會勸阻大家不要去。
(2)對常去公園的人,訪問他們在公園裡作什麼:通常是退休的老人,也有年紀很大,行動不方便的婦人,但男多於女,這些人在公園裡通常就坐在椅子上,東看西看。另外有一票人沒有訪問,就是遊民,根據觀察他們就在公園裡渡過他們的生活,吃、喝、睡覺等等。
(3)關於公園的樹:退休、上了年紀的人會說樹很不錯,里長則覺得雖然樹很好但是也造成死角。附近店家的媽媽覺得就是這些樹公園暗暗的充滿了死角,才不放心女兒自己來公園玩。
(4)小孩子跟樹親近:對面的警衛覺得小孩子要玩去學校玩,樹的話充滿不確定性,萬一受傷很難負責。但我個人覺得公園裡的這些樹實在太髒了,地上不乾淨,甚至我懷疑有玻璃渣,不太適合玩耍。
(5)遊民問題:這是大哉問,每個人幾乎都同意遊民帶給他們很大的困擾。
(6)公園存廢問題:里長欲言又止,顯示出社區居民給他很大的壓力,但是這公園的去留也不是他能夠決定的。


2. 除了作業三製作的老樹地圖之外,本學期老樹社區實習的調查在地圖或地理資訊系統上的應用,可能還有哪些形式?
我覺得可以作遊民人數與季節的統計圖,來研究為何這個公園有這麼多的遊民愛來以及整個公園使用的情況。這樣可能有助於社區重新改造這個公園。

3. 社區原有的組織或社團的領導人通常是各行各業的領袖或精英份子,對社區的活動通常具有相當的影響力,透過訪問社區居民或觀察社區活動,我們通常能夠察覺到社區的權力分布。就你所觀察的老樹社區而言,社區的組成有哪些人?其中誰可能有權力決定老樹的生存與去留?請嘗試解釋為什麼是這些人而非另一群人。
老松公園和樹分不開,樹在公園在。最有關係的社區其實就是萬華區的富民里,而這一區的成員滿特殊的,第一,很多五金行,因為本來是老松國小圍牆旁的違建,這群人社經地位很低,沒什麼發言權,甚至可以說整個富民里只要是開店的店家,社經地位都不高。雖然社經地位不高,但在某些議題上卻很強勢,像公園遊民的問題已經變成全區問題了,如何消滅遊民?最簡單的方法是讓公園消失,因為沒有公園可以聚集,遊民就會散去(但散至何方不知道,就像當年華西街特種行業的問題一樣)。
但有誰可以決定公園的存與留?恐怕很難說的清背後的勢力是如何運作的。目前公園土地所有權屬政府所有,但是有沒有可能關心這塊地呢?畢竟它也有2000多平方米,加上兩旁的小巷,蓋個10層大樓也是可行的。這一群人的特性是有錢,從事營建業。但速度沒那麼快,因為這幾年陸續幾個建案在建,可能也沒那麼快就會動到公園。

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老松社區老樹地圖連結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老松社區的老樹

呼呼 老樹超多的啊

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

作業三

寫在前頭:
雖然google earth是很不錯的新工具
但我覺的要叫學生操作它時最好給一個範本 尤其是這次作業到底要我們幹麻
---------------------------------------------------------------------------
這次最重要的就是把基地標到google earth上

等我真的數了55棵樹後覺得快昏到了



先來看第不是公園的部份 :只有兩棵,非常冷清




再來看公園的部份:



p>



在老松國小內的一號老樹因為被特別的照顧(畢竟是創校的元老之一)所以沒有看到什麼寄生或是附生的植物,旁邊的地面還有雜草小花等植物,我推測是因為樹陰的關係所以只有草比較容易生長。動物的話以麻雀比較多,但因為它處於學校,小孩子多,又是比較喧鬧的地方,上課時間不容易看到鳥兒。只有很早的時侯可以看到(約六點)烏兒的蹤影。另外,昆蟲的話,六月也許可以發現蟬,但目前這個季節沒有發現。拍照過程中有揮到蜘蛛絲,推測應該也有蜘蛛的存在。

老樹二號也特別的被保護,因為它長在民宅之中,和牆面合而為一,雖然這個民宅現在已經變成鄉土教育中心,而且我只到達到的根部以下一公尺,完全沒辦法觀察它的情況。目前是沒有看到任何植物,動物的話偶爾可以看到鳥類(清晨六點左右)。另外我覺得對這個老樹最有關系的生物就是人,它這麼特殊的狀況其實不太合適給人觀賞,我覺得它生長的那面牆不太穩,人走來走去震動,萬一牆倒下的話那樹也跟著倒了。

老松公園的部分,這兩天才有人來修剪枝葉,我想這個公園應該是有政府單位管轄的,首先植物方面沒有看到有什麼寄生、附生、纏勤的情況,但是當初種的時侯種類非常的怪異,有看到觀賞用植物被種在樹與樹之間,大概是嫌泥土色不好看,而且不很大的地方種了55株榕樹,密度非常高。另外草皮的種植方式也相當隨意,顯得沒有經過規畫。鳥類有麻雀和鴿子,數量不多,常常一、二隻出沒,鴿子應該是有人養才對,公園的使用者有時也會灑小米,地上有殘留黃色的點狀物。照相時有揮到蜘蛛絲,所以應該也有蜘蛛,野狗也常常出沒在公園內,所以樹的根部可能成為狗狗作記號佔地盤的地方。另外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人,因為這個公園的使用者太特殊—流浪漢,所以某些在角落的樹會發生廚餘亂丟在土地上或植物根部的情況,合理的推測有螞蟻,偶爾也會看到嘔吐物和酒瓶。除此之外,雖然公園設有公廁,但是較角落的樹阿摩尼亞的味道相當重,無法判斷是人為或是狗為或是貓幹的。
令我感到驚異的部份是老松國小的老樹似乎無列管,又或我查的不得法。幾乎大多數的樹都有或多或少人為破壞的影子在其中:枝枒被街友掛衣服、瓜果皮隨意丟棄,雖然沒有到難以進入,因為還是每天有人來清潔,但是整體環境不能說很多妥當。流浪動物也成為嚴重的威脅,調查時在一旁追逐玩耍讓我很害怕萬一被咬到怎辦。

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白天夜晚、假日非假日的老松社區-偷拍的一周

經過本周的明察暗訪及埋伏還有和警衛套交情後,得到簡易的老樹的與人的互動,最大的分野是假日與非假日,第二是白天夜晚。由於這兩周沒有雨天,還不能得知雨天這個變因與使用者的互動有無影響。

首先我要補充最主要的老樹(們)和最有爭議的樹(們)的狀況,最主要的老樹有兩棵,一在校內一在校外。校內的這顆我叫它老樹一號,緊臨在教室外,它的狀況是樹枝和根會影響建築物,枝枒的部份很簡單,學校的處理是砍了它!因為處理的很隱密,也沒什麼風聲露出,所以等人發現時它已經不知道被砍了多久。根的處理比較困難,第一是通常這種問題久久才出現一次,平常也不會有人關心它,第二是發現時也來不及了,建物都出現問題了。也就說人們會發現建築物有問題(如漏水、裂縫),找了半天抓漏怎麼都抓不出所以然,也沒地震怎麼有裂縫嚇的半死以為是危樓,最後才發現啊就是它啦~讓我們來看看它的真面目:




話說旁邊那棟建築物就是學校最重要的行政大樓,我強烈懷疑它可能是日據時代留下來的建築,因為現在的學校很少蓋挑高五米還只有三層的建築物。




有沒有看到中間還有個小朋友在玩耍?這個就是我偷拍的成果。訪問學校時,曾提出拍照(拍學生和樹的互動)的要求,校方一臉為難,要求我要取得學生的同意才行。BUT小學生們離我離的遠遠的,我只好挑無人的情況來拍(但嚴重的和課程要求不合)。這張是快上課時大家都溜的差不多時拍到的。統計老樹互動最多的是小朋友,一個下課(10分鐘)有30個人左右。平均一天有早自習、第一節-第七節下課(即放學)總共約210人次來老樹這兒玩耍。根據小朋友的說法:

「因為有樹蔭所以在這裡玩比較涼,旁邊有福利社(按:小徑深處即是)非常方便,去福利社就會想來玩一下。就我和三四個同學一起來。每次大概都打鐘過後才衝回教室。中午吃飯和放學後可以玩久一點,大概半個小時。不過老師會管。」[1]

社區使用者受限於學校的規定只有早上五點半到七點前、傍晚五點半後到七點才能使用。因為這兒沒有路燈(都不開),晚上略嫌黑暗,除了巡邏的警衛外不太有人會出沒。早上有送小朋友上學的媽媽們(或是外勞,五-七位,兩個群體,一群以中文交談,一群以外文交談)在此散步,則有一位特別的阿伯天天向老樹1號報到:

「我跟妳說,這個練氣功你要挑好樹還有好時間,這個榕樹在這裡,日照充足又有這麼多小朋友跟它玩,最好不過。早上空氣清新,它開始吐露氧氣,最好不過。(筆者:阿伯你何不晚上來?)啥,你書念到哪去,新聞有報晚上樹也是會呼吸,呼出二氧化碳時你來作什麼氣功。(筆者:那你天天來?雨天也來?)我跟你說,氣功要天天練,雨天當然也要練。」[2]

接下來我們去採訪老樹二號,他位在剝皮寮裡,和老松國小的圍牆差3公尺(目測)

它也是一棵榕樹!老松國小的圍牆大約二米半高,所以這樹其實是長外建築物上的。它的高度大約是四層樓高,林蔭面積約3米半(半徑)。

它生長在剝皮寮歷史建築區中,因此它和人的關係和老樹一號有很大的差別,原本是呂阿昌博士的住家,後來租給檳榔攤使用(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2010)。[3]

將校內、校外兩棵同樣處於受管制的環境下的老樹作比較:

接下來要去看的不是老樹但與社區互動更為深刻、也更有爭議的一群樹們。位在老松國小對面的老松公園:
它暗兮兮的,這是傍晚七點左右的照片。公園約25公尺見方大小,包含公廁一座,其中有樹20棵,平均每一平方公尺有一棵。樹齡不大,約40UP。

它的主要使用者幾乎全為社區民眾,平日的使用情況如下:
早上六點到八點:早操民眾,45-80歲媽媽,一起聽音樂跳舞練早操作運動。約25人次。作運動的男性約有5人次。男女比約1:5
中午:30人次,全是12歲以下的國小學生。男女比例1:1
下午:10人次左右,社區老人散步,多為男性,男女比例7:3。晚上:15人次左右,使用者為街友,社區民眾不太會在此逗留。

另一個使用的社群是公車司機,公園前有站牌,平均一個小時會有兩三個司機使用公廁。另外,每個時段都有街友的存在,他們也會帶著他們的寵物如狗一起進入公園,整體而言街友的存在讓老松公園呈現不太安全的狀況,所以社區也頗友怨言出現。街友看到女性單獨還拿著相機就面露兇光不太給拍,只有一張:


媽媽們也不太願意,所以只照到下午老人跟他的伙伴在公園講話談心情的照片。

結論:
1我下次要拍就先偷拍,每人洗一張給他們後再徵求同意讓我拍,這樣可能成功拍到的機會比較大。
2遊民真的是老松社區一個很大的問題,學校和剝皮寮因為肯管制所以好一些,但老松公園則成為社區的死角(明明就在中心卻成為死角)以致使用者可說是少之又少。


[1] 許君,老松國小三年級學生。
[2] 王君,社區住戶,年紀約80,口操臺語。
[3] 剝皮寮的名人軼事,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http://www.google.com/search?q=%E5%B1%88%E8%87%A3%E6%B0%8F&ie=utf-8&oe=utf-8 [2010.04.30]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天大的誤會:老松國小只有榕樹!



老松國小及其社區,直到數年前才有一棵松樹!拍完照我很驚訝的回家問弟弟,沒想到他輕描淡寫的說是啊,你這笨姐姐怎麼這時才發現!

在我念小學的年代,似乎沒人質疑這件事,等我畢業了,也從沒考究過這樹哪來,直到今天回去好好的逛了逛,才發現些很惹眼的東西:松樹竟然憑空的冒在籃球場的旁邊!

我心裡還想,這哪來的松樹,雖然松樹長的慢,只有碗口粗細的松樹主幹,周圍的圍欄是大理石,光可鑑人,對照台大的共同三松和台南大學的黑松(1896年日人由韓國引入)的圖片怎麼也不像日據時代留下來的樣子,問了門口的警衛,他說是前任家長會長捐的。警衛大叔大概三、四十正值壯年,我小六時他初來乍到,和導師最好,這天他特別帶我回去逛逛校園,講了好多我沒聽過的故事。

介紹一下老松國小的校史,算一算老松建校有一百十五年了,民前165 創立於艋舺學海書院,校名為「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民前51 改稱「艋舺公學校」,校址移至今地址,是將蓮花池填平後,再建校社而成。民國3411月臺灣光復接收完畢,稱「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學校」,鍾文修先生為首任校長。此後不管學校怎麼更名,「老松」二字便跟著不動了。那麼到底是誰把老松和老榕弄混,使這誤會延至今日?實是無從考察起,可能要請學校的耆老來說書了!

訪察學校環境,變化最大的還是以前的舊式大禮堂拆了,換成新式的綜合大樓,底下也有游泳池,我去過一次,雖說社區成員也可以進來使用,但畢竟還是以小學生為主,游起來實在是不過癮,圖書館也移入新大樓中,另外,學校除了教學目的,來運動休閒的人也多了,形成很有趣的景觀。第一便是綜合大樓把四棟樓都串起來,形成一個口字型的廊道,因此來慢跑的人們便可利用走廊環校一周而不用受風吹日曬之苦,我覺得這是一個很聰明的設計。第二,在教室外沿著四棟大樓周圍植樹,看起來都是頗長一段時間了,最少三、四十年跑不掉的,有了這些樹,使附近的溫度降下不少,在樹下架起運動設施,同學進行活動也不那麼的熱。今天是周末,去的人更多,像是外籍的媽媽帶著兒女來學校進行活動,順便和社區的老奶奶哈啦兩句,教教印尼話(or 越南話)的發音,好些退休的阿嬤帶孫子來逛校園,順便問她耳環啦、手錶啦如何說、三碗豬腳是什麼意思等等。




我繞了校園一周,將裡頭的老樹拍了下來,年紀最大的應有三株,全是榕樹,算是學校的吉祥物,小朋友穿梭其中,分為兩組人馬互相攻擊取樂。最長的一樹樹圍恐怕不止兩人合抱,樹高逾三層(三層約15公尺),樹冠約15尺,今兒未帶尺,只能以步計,約是15步,因為靠近教室,當然也有削去部份支幹。走在這步道上就好像置身於森林中,讓人覺得舒服,當然也可以看到台大校園裡的植物如蒲葵,我想日據時代的校園,充滿著南洋風情才對!

最難得的是某些樹和建築本身結合,成為有趣的景象,比如附近剝皮寮的老榕,從學校這側望去,便可看見它的根就長在牆上,枝葉茂密,約有三四層樓高,我猜想要不是這剝皮寮,這些地早早便給開發商拿走,建起大樓來了,哪裡還會有這些樹的存在呢?


算一算,高約二樓的樹木不少,扶疏有致的散落在教學大樓的內外兩側,喬木也算多,灌木更多,此外還栽有竹子,有點可惜的是學校沒有想過作物種調查,不然應會有驚人的數字才是!

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11000→778人 老松國小縮小了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00304+112010040200102,00.html

「啥米!一萬多個學生只剩七百多?」近來觀光客大量湧進台北市歷史街區「剝皮寮」參觀,不少人拐個彎到北側的老松國小瞧瞧,才赫然驚覺這間曾是全世界學生數最多的小學,鼎盛時期有一萬一千人,如今僅剩七七八人,連巔峰時期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學生人數滑落幅度之大,令人詫異。

 在老松國小任教四十六年的許文貴說起當時的萬人盛況,似歷歷在目。他說,一萬多名學生光是朝會就要集合一個小時,站在高樓觀看操場上密密麻麻的學生,宛如螞蟻大軍,相當壯觀。

 當年人多 上廁所要分二批行動

 老松因學生太多,必須採二部制,一、二年級上午上課,三、四年級下午上課,五六年級因為要考初中,才得以上全天。教室中間是用木板隔成兩間,一邊給上午班,另一邊給下午班。

 許文貴說,當時的課桌椅是兩人座,整間教室最多可塞四十張,擠到連講台都放不下,教室也僅有一個走道,僅容一人通過,兩人就必須背靠背貼著走。

 老師的空間待遇也沒多好,兩百多名老師共用一間大教室,辦公桌只比學生桌子大一點。最令老師痛苦的工作不是上課,而是改作業,尤其作文簿,每每挑燈夜戰才能全數批完。

 人多最怕排隊,偏偏老松的學生做什麼事情都要排隊。為了疏散人潮,學生必須分批行動,上廁所分前五分鐘、後五分鐘,到福利社也分第一批、第二批,當時學校最多設立兩間福利社,老松國小設四間福利社仍不夠用。

 上游泳課 兩百多人來跳淡水河

 空間利用對老松相當重要,碰到體育課更是如此,全校兩百多個班級,一個操場只夠幾個班級使用,其他班只好利用走廊作徒手操,有時練短跑,跑動時整個走廊跟著震動,雖然會影響到別班,久了也習慣。

 現在學校有很多專業教室,當時的老松根本不敢奢望這些空間,音樂課在教室上課,兩班共用一架風琴,不夠用就改吹笛子,游泳課就到最近的淡水河邊。許文貴笑說,有沒有見過兩百多名學生一起跳淡水河的場面,在老松可是司空見慣。

 人多也有好處,一個班級不用十分鐘就將校園清掃得乾乾淨淨,校際比賽更吃香,要頭腦好的、要身體壯的、要會跑的、要會跳的,全部不是問題,一萬多名學生隨處都有菁英,所以老松也是當時全國體育比賽的常勝軍,「西門國小是最大競爭對手,不過還是比不上人數更多的老松。」

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樹之外一章-mobile開剖文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60&t=625100

我覺得mobile網站總是會有一些神奇的文章,這篇就是讓我在期中考前花了五個小時爬完的文章。

雖然跟樹的議題距離有點遠,不過我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討論串,尤其是這位作者接了家業,將家裡的資料整理,讓我們看到日據時代的珍貴照片,是重要的口述史素材。同時他也接受訂單,雖然是商品,不過我們也體驗了家具製作的流程。

雖然最後流於訂制家具,不過我覺得看看也頗有趣,作為一個大學生,四處爬文章的同時,要是找到這種有趣的網站也可以跟大家分享。

ps. 我都想要組團去參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