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天大的誤會:老松國小只有榕樹!



老松國小及其社區,直到數年前才有一棵松樹!拍完照我很驚訝的回家問弟弟,沒想到他輕描淡寫的說是啊,你這笨姐姐怎麼這時才發現!

在我念小學的年代,似乎沒人質疑這件事,等我畢業了,也從沒考究過這樹哪來,直到今天回去好好的逛了逛,才發現些很惹眼的東西:松樹竟然憑空的冒在籃球場的旁邊!

我心裡還想,這哪來的松樹,雖然松樹長的慢,只有碗口粗細的松樹主幹,周圍的圍欄是大理石,光可鑑人,對照台大的共同三松和台南大學的黑松(1896年日人由韓國引入)的圖片怎麼也不像日據時代留下來的樣子,問了門口的警衛,他說是前任家長會長捐的。警衛大叔大概三、四十正值壯年,我小六時他初來乍到,和導師最好,這天他特別帶我回去逛逛校園,講了好多我沒聽過的故事。

介紹一下老松國小的校史,算一算老松建校有一百十五年了,民前165 創立於艋舺學海書院,校名為「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民前51 改稱「艋舺公學校」,校址移至今地址,是將蓮花池填平後,再建校社而成。民國3411月臺灣光復接收完畢,稱「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學校」,鍾文修先生為首任校長。此後不管學校怎麼更名,「老松」二字便跟著不動了。那麼到底是誰把老松和老榕弄混,使這誤會延至今日?實是無從考察起,可能要請學校的耆老來說書了!

訪察學校環境,變化最大的還是以前的舊式大禮堂拆了,換成新式的綜合大樓,底下也有游泳池,我去過一次,雖說社區成員也可以進來使用,但畢竟還是以小學生為主,游起來實在是不過癮,圖書館也移入新大樓中,另外,學校除了教學目的,來運動休閒的人也多了,形成很有趣的景觀。第一便是綜合大樓把四棟樓都串起來,形成一個口字型的廊道,因此來慢跑的人們便可利用走廊環校一周而不用受風吹日曬之苦,我覺得這是一個很聰明的設計。第二,在教室外沿著四棟大樓周圍植樹,看起來都是頗長一段時間了,最少三、四十年跑不掉的,有了這些樹,使附近的溫度降下不少,在樹下架起運動設施,同學進行活動也不那麼的熱。今天是周末,去的人更多,像是外籍的媽媽帶著兒女來學校進行活動,順便和社區的老奶奶哈啦兩句,教教印尼話(or 越南話)的發音,好些退休的阿嬤帶孫子來逛校園,順便問她耳環啦、手錶啦如何說、三碗豬腳是什麼意思等等。




我繞了校園一周,將裡頭的老樹拍了下來,年紀最大的應有三株,全是榕樹,算是學校的吉祥物,小朋友穿梭其中,分為兩組人馬互相攻擊取樂。最長的一樹樹圍恐怕不止兩人合抱,樹高逾三層(三層約15公尺),樹冠約15尺,今兒未帶尺,只能以步計,約是15步,因為靠近教室,當然也有削去部份支幹。走在這步道上就好像置身於森林中,讓人覺得舒服,當然也可以看到台大校園裡的植物如蒲葵,我想日據時代的校園,充滿著南洋風情才對!

最難得的是某些樹和建築本身結合,成為有趣的景象,比如附近剝皮寮的老榕,從學校這側望去,便可看見它的根就長在牆上,枝葉茂密,約有三四層樓高,我猜想要不是這剝皮寮,這些地早早便給開發商拿走,建起大樓來了,哪裡還會有這些樹的存在呢?


算一算,高約二樓的樹木不少,扶疏有致的散落在教學大樓的內外兩側,喬木也算多,灌木更多,此外還栽有竹子,有點可惜的是學校沒有想過作物種調查,不然應會有驚人的數字才是!

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11000→778人 老松國小縮小了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00304+112010040200102,00.html

「啥米!一萬多個學生只剩七百多?」近來觀光客大量湧進台北市歷史街區「剝皮寮」參觀,不少人拐個彎到北側的老松國小瞧瞧,才赫然驚覺這間曾是全世界學生數最多的小學,鼎盛時期有一萬一千人,如今僅剩七七八人,連巔峰時期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學生人數滑落幅度之大,令人詫異。

 在老松國小任教四十六年的許文貴說起當時的萬人盛況,似歷歷在目。他說,一萬多名學生光是朝會就要集合一個小時,站在高樓觀看操場上密密麻麻的學生,宛如螞蟻大軍,相當壯觀。

 當年人多 上廁所要分二批行動

 老松因學生太多,必須採二部制,一、二年級上午上課,三、四年級下午上課,五六年級因為要考初中,才得以上全天。教室中間是用木板隔成兩間,一邊給上午班,另一邊給下午班。

 許文貴說,當時的課桌椅是兩人座,整間教室最多可塞四十張,擠到連講台都放不下,教室也僅有一個走道,僅容一人通過,兩人就必須背靠背貼著走。

 老師的空間待遇也沒多好,兩百多名老師共用一間大教室,辦公桌只比學生桌子大一點。最令老師痛苦的工作不是上課,而是改作業,尤其作文簿,每每挑燈夜戰才能全數批完。

 人多最怕排隊,偏偏老松的學生做什麼事情都要排隊。為了疏散人潮,學生必須分批行動,上廁所分前五分鐘、後五分鐘,到福利社也分第一批、第二批,當時學校最多設立兩間福利社,老松國小設四間福利社仍不夠用。

 上游泳課 兩百多人來跳淡水河

 空間利用對老松相當重要,碰到體育課更是如此,全校兩百多個班級,一個操場只夠幾個班級使用,其他班只好利用走廊作徒手操,有時練短跑,跑動時整個走廊跟著震動,雖然會影響到別班,久了也習慣。

 現在學校有很多專業教室,當時的老松根本不敢奢望這些空間,音樂課在教室上課,兩班共用一架風琴,不夠用就改吹笛子,游泳課就到最近的淡水河邊。許文貴笑說,有沒有見過兩百多名學生一起跳淡水河的場面,在老松可是司空見慣。

 人多也有好處,一個班級不用十分鐘就將校園清掃得乾乾淨淨,校際比賽更吃香,要頭腦好的、要身體壯的、要會跑的、要會跳的,全部不是問題,一萬多名學生隨處都有菁英,所以老松也是當時全國體育比賽的常勝軍,「西門國小是最大競爭對手,不過還是比不上人數更多的老松。」